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历史故事合集120 历史故事合集武则天

历史故事合集

1、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受舜禅让成为新的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可考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纣创造了“炮烙”、“虿(cha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o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相传《周易》为其所著,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chu)”,比干被挖心、萁(qi)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12、周幽王千金难求妃子(褒姒)笑,烽火连台戏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太子即位,为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13、东周在历史上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第一个称霸的齐桓公,与后来的晋文公(重耳)、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一起,在历史上被称为“春秋五霸”。(另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14、“管鲍之交”指春秋时期,齐国齐桓公的两位贤臣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友情。

15、“秦晋之好”指春秋时秦晋两国的统治者之间,就出现过多次通婚联姻的事情。其中最出名的是秦穆公帮助流亡在秦国的晋国流亡公子重耳回国做了国君,并将自己的女儿文嬴(ying)嫁给了重耳,成就了“秦晋之好”。

延伸阅读

历史上有哪些爱国人物,主要事迹是什么

1.历史爱国人物故事篇一:左权

  左权(1906年—1942年),又名左字林,湖南醴陵人,中国共产党军事将领之一。

  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国民政府针对陈炯明的东征,不久前往苏联留学,1930年返回中国,任红一军团参谋长。1942年日本军队出动大兵团突袭八路军前敌指挥部,左权负责断后,在山西辽县(现左权县)的十字岭突围战争中被炮弹击中身亡。他本人也成为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高指挥官。

2.历史爱国人物故事篇三:赵一曼

  赵一曼的原名叫李坤秦。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东山省。在这紧急的关头,中国共产党派出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发动人民抗日战争。赵一曼就是其中的一员。在复杂的对敌斗争中赵一曼经受了种种挑战。1935年赵一曼在白雪茫茫的山林中被捕了。敌人用用尽了残酷的手段,也无法使赵一曼开口。1936年8月2日,敌人用子弹取了赵一曼年轻的生命。

3.历史爱国人物故事篇五:吉鸿昌

  吉鸿昌(1895—1934),字世五,河南扶沟人,中国抗日将领,民族英雄。吉鸿昌18岁加入冯玉祥的队伍,开始戎马生涯,他有胆有谋,作战勇敢,在北伐战争中,其所率部队被称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的“铁军”。1931年,吉鸿昌因不愿替蒋介石打内战,被蒋解职并勒令出国“考察 ”,在欧美期间多次发表抗日演说,号召海外侨胞“用热血拥护祖国”。

历史故事项羽

一、项羽的故事篇一

陈胜和吴广两个人因为没有按时到达渔阳,便带着九百多的壮丁,揭竿而起,打起了反对秦朝统治的旗号,依靠着九百多人的起义军顺利的把大泽乡占领了。占领大泽乡以后,起义军不抢东西,不伤害老百姓,这一下就得到的老百姓的支持。附近的年轻人听说后,纷纷跑过来参军,这人多了武器当然就不够了,不够了他们就砍树枝,用树枝做了很多的木棍来当武器。

陈胜吴广带着这支起义军一路前进,打了不少胜仗,占领了很多的地方。因为人数少,战线长,陈胜发出的号令不能统一。不到三个月,起义的消息传到了咸阳城,秦二世非常的生气,自己的天下怎么能有反对的声音呢,马上就派出了秦国军队。

起义军和秦军碰上的时候,没有经过训练的起义军很快就被打败了,起义军的首领吴广也在战场上被杀死了,陈胜则被起义军里面的叛徒出卖。这支起义军很快就被消灭了。

陈胜吴广虽然被秦军镇压下去了,可他们反对秦朝的行为确让全国各地效仿起来。很快,全国各地纷纷起义反对秦朝的统治,以前被秦国灭掉的六国贵族也纷纷建立政权,希望能恢复以前的统治。

各地起义军之中,有一支非常强大的队伍,那就是项梁和他的侄儿项羽。为什么他们就能拉起这么大的队伍呢?原来这两个人来历不凡,原本是楚国的大将军项燕的后人。楚国被秦国灭掉以后,项梁和项羽两个人隐姓埋名,逃到了吴中。项梁能文能武,很快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欢迎。项梁还暗中传授这些青年们武艺,从中挑选和结识有能力的年轻人,将来的时候肯定用得上。

项羽从小力气非常的大,项梁觉得他以后肯定会成就一番事业。担心别人教导不好,便打算亲自教他念书习武,可项羽学了几天就不学了,还说,读书只需要记住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了,学武也不过能打的过一个人,要学就要学能敌过上万人的本事。项梁又开始教他打仗的办法,项羽还是学了点皮毛就不学了。

听闻陈胜和吴广起义后,项梁一直没忘记楚国,希望也能恢复楚国的通知,叔侄两个人杀死了吴中太守,占领了会稽郡。项羽长得相貌堂堂,经常和吴中的青年子弟们比试,项羽成年以后力气大的都能把鼎给举起来,吴中的年轻人看见后,非常的崇拜和羡慕,便决定跟着项梁和项羽一起造反。很快这吴中就起来了一股庞大的反对势力。

项梁和项羽带着这支队伍渡过江,打下了广陵,又渡过了淮河,沿路不断的有人加入,等到了下邳(pi)的时候,已经有上万人了。为了更快的壮大队伍,项梁听取了谋士范增的建议,找到了楚怀王流落在民年的后代熊心。熊心沿袭了父亲的王号”楚怀王”,还以楚国自称。这样一来,项梁的队伍声势越来越大,势如破竹,攻下了越来越多的领土。项梁还以楚怀王的名义把起义军们联合在了一起,他们这支队伍成了起义军的首领。

二、项羽的历史故事篇二

秦朝末年,秦军大将章邯率40万大军攻打赵国。赵军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并被秦军重重包围。楚怀王于是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率几万楚军救援赵国。 宋义引兵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按兵不动,对此项羽十分不満,于是要求进军决战,解困赵国。但宋义却希望秦赵两军交战后待秦军力竭之后才进攻。

但此时军中粮草缺乏士卒困顿,而宋义仍旧饮酒自顾,项羽见此忍无可忍,进营帐杀了宋义,并声称他叛国反楚。于是将士们则拥项羽为上将军。项羽杀宋义的事,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随后,他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项羽在全军渡黄河之后下令把所有的船只凿沉,打破烧饭用的锅,烧掉自己的营房,只带三天干粮,以此表决一死战,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

已无退路的大军到了巨鹿外围,并包围了秦军和截断秦军外联的通道。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前来增援的其他各路诸侯却都因胆怯,不敢近前。楚军的骁勇善战大大提高了项羽的声威。以至战胜后,项羽于辕门接见各路诸侯时,各诸侯皆不敢正眼看项羽。

项羽之救巨鹿,为秦史上第一大战,秦楚兴亡之关键,实本于此。盖章邯为秦之骁将,邯不败,即秦不亡。且山东各国,无敢敌邯,独羽

以破釜沉舟之决心,与拔山扛鼎之大力,一往直前,九战皆胜,虏王离,杀苏角,败章邯。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

三、项羽的历史故事篇三

项籍年轻时,学习文字知识没学成,就去学剑,又没学成。项梁很生他的气。项籍说:”学文字能够记写自己的名姓就行了,学剑只能对抗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万人敌”。”

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很高兴,略微知道其中的意思,又没学完。

项梁曾经因罪案受牵连,和项籍一起逃到吴中郡。吴中郡有才能的士大夫,本事都比不上项梁。每当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项籍身高八尺多,力量能举起大鼎,才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的子弟,全都畏惧项籍了。

项羽学剑不成,却成了中国五千年公认第一的猛将;学兵没有学完,却成了战无不胜的军事奇才,所谓的”兵仙”韩信,在楚汉相争四年中一直不敢与其正面交锋,最后该下一

儿童著名历史故事排行榜

经典儿童历史故事篇一:元觉劝父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孙元觉,从小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可他父亲对祖父却极不孝顺。

  一天,他父亲忽然把年老病弱的祖父装在筐里,要把他送到深山里扔掉。

  孙元觉拉着父亲,跪着哭求不要这样,但父亲不理。

  他猛然间灵机一动,说:“既然父亲要把祖父扔掉,我也没办法,但我有个要求。”

  父亲问什么要求,他说:“我要把那个筐带回来。”

  父亲不解道:“你要这个干什么?”

  “因为等你老了,我也要用它把你扔掉。”父亲一听,大吃一惊:“你怎么说出这种话!”

  孙元觉回答:“父亲怎样教育儿子,儿子就会怎样做。”

  父亲想想,就没敢按以前的想法去做,赶紧把老人接回家赡养。

  经典儿童历史故事篇二:陆绩怀橘

  三国时期有个人叫陆绩,他特别孝顺父母。

  6岁那年,一次他到袁术家里做客,袁术命人取出蜜橘招待他。但他没吃,而是悄悄藏在怀里。

  后来他向袁术行礼告辞,叩头的时候,怀里滚出三个蜜橘来。

  袁术大笑道:“你吃了不够,还要拿呀?”

  他回答说:“我没见过这么好的蜜橘,舍不得吃,想拿给母亲尝尝。”

  袁术听了大为惊讶,心想一个6岁孩儿便懂得克制自己,孝敬长辈,实在难能可贵。

  他感叹道:“小陆郎有这样的品德,来日必成为报效国家的栋梁!”的确,据有关历史记载,陆绩长大后对国家的贡献相当大。

  经典儿童历史故事篇三:感动杀手的人

  春秋时期,有个昏君荒淫无道,他有一位大臣叫赵宣子,为人忠诚,时时处处都在劝谏君主。

  君主很不耐烦,有一天突然起了歹念,雇杀手想把赵宣子杀掉。

  这个杀手叫锄麑(ní),天不亮就到了赵宣子的家。

  这时赵宣子已经起床,端端正正穿好朝服,在那儿稍微闭目养神,等着上早朝。

  杀手见了很感动,心想:“一个人平居时都毕恭毕敬,这绝对是国家的栋梁。假如我杀了他,就是不忠,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假如不杀他,又失信于君主,这是不信。不忠不信,哪能在世上做人呢?”

  最后他不得已,就撞树自杀了。

  经典儿童历史故事篇四:三人成虎

  魏国大夫庞恭,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假如一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不相信。”

  庞恭说:“如果两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将信将疑。”

  庞恭又说:“倘若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相信了。”

  庞恭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老虎了。现在赵国离魏国比这里的街市远多了,议论我的又不止三个人,如果我走后有人说我坏话,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有分寸。”

  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但魏王果真听信了小人谗言,没有再召见庞恭。

  经典儿童历史故事篇五:以人为镜

  唐太宗是一个文武双全,英明盖世的能人,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在他身边有两位监督他言行的“明镜”:一为长孙皇后,另一位乃忠义贤良的魏征。皇上一有过错,他们立即会巧妙地指出。

  据《贞观政要》一书所载:唐太宗喜欢一只小鹞子,一日正在玩鸟,魏征来了,太宗怕魏征指责自己,赶快把小鸟藏到怀中。魏征假装没看到,故意留下来与他商谈国家大事。太宗心里虽为鸟着急,却也怕暴露,因为他信任、敬畏魏征。等魏征走后,太宗取出怀里心爱的小鸟一看,早已命归黄泉了。

  于是伤心地回到后宫,大发雷霆说:“我非杀掉这个田舍翁不可!”

  皇后闻之,问明原委,立刻穿上大礼服向太宗行礼道贺:“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唐朝有魏征这样的好臣子,又有您这样的好皇帝,这是有史以来没有过的好现象,国家兴盛指日可待。”故使太宗渐渐平息了怒气。

  唐太宗就“以人为镜”常观察自己,真正做到了勇于改过、从善如流。

  后来魏征死了,唐太宗惋惜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而今魏征不在了,朕就少了一面镜子。”

和为贵的历史故事

以和为贵的历史故事(三篇)

一、三尺巷的故事

河南安阳老城区内有一条”善良巷”,那里曾是明朝宰相郭朴的祖宅地点地。听说当年郭家街坊建房造屋挤占了郭家一墙之地,郭家人气不过便和那家论理,一来二去闹得没法解开直至上了公堂。

当地官害怕两边都是官宦之家不敢审理,所以两家持续争论。郭家情急之下派人到京城将此事回票郭朴,郭朴马上回书一封。

但当郭家人满怀希望地翻开信件时,不想上面居然是这样几行诗句:”千里捎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郭家人理解道理后马上中止了诉讼而且甘心让地三尺。而邻家得知此过后也非常悔恨自己最初的行为,他们也立行将院墙后移。就这样你退我让,原先院墙地点的当地居然变成了一条宽可行人的巷子。

二、面馆的故事

雍正年间,在苏杭有一家小面馆,铺面不大,地段不佳,只由一位老妇人一人打理。一日,一位抱着孩子的中年妇女走进店里要了一碗面条,还没开始吃,淘气的孩子一伸手,就把面条推到了地上,碗也碎了。

孩子的母亲马上道歉,并主动表示要赔偿,但老妇人非但婉拒赔偿,还关切地询问孩子是否有烫到,随后重新捧出一碗面递与母子二人。

孩子的母亲万分感动,连声道谢。日后,这位母亲逢人便诉说这一段经历,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家小面馆和那位与人为善、以和为贵的老妇人,纷纷慕名而来,面馆的生意也越做越红火了。

三、将相和

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之会,使赵王免受秦王侮辱。赵王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封蔺相如为上卿。

老将廉颇认为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蔺相如只不过是一介文弱书生,只有口舌之功却比他官大,对此心中很是不服,所以屡次对人说:“以后让我见了他,必定会羞辱他。”蔺相如知道此事后以国家大局为重,请病假不上朝,尽量不与他相见。

后来廉颇得知蔺相如此举完全是以国家大局为重,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之后两人和好开始尽心尽力的辅佐赵王治理国家。

少儿历史故事

经典儿童历史故事篇一:元觉劝父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孙元觉,从小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可他父亲对祖父却极不孝顺。

  一天,他父亲忽然把年老病弱的祖父装在筐里,要把他送到深山里扔掉。

  孙元觉拉着父亲,跪着哭求不要这样,但父亲不理。

  他猛然间灵机一动,说:“既然父亲要把祖父扔掉,我也没办法,但我有个要求。”

  父亲问什么要求,他说:“我要把那个筐带回来。”

  父亲不解道:“你要这个干什么?”

  “因为等你老了,我也要用它把你扔掉。”父亲一听,大吃一惊:“你怎么说出这种话!”

  孙元觉回答:“父亲怎样教育儿子,儿子就会怎样做。”

  父亲想想,就没敢按以前的想法去做,赶紧把老人接回家赡养。

  经典儿童历史故事篇二:陆绩怀橘

  三国时期有个人叫陆绩,他特别孝顺父母。

  6岁那年,一次他到袁术家里做客,袁术命人取出蜜橘招待他。但他没吃,而是悄悄藏在怀里。

  后来他向袁术行礼告辞,叩头的时候,怀里滚出三个蜜橘来。

  袁术大笑道:“你吃了不够,还要拿呀?”

  他回答说:“我没见过这么好的蜜橘,舍不得吃,想拿给母亲尝尝。”

  袁术听了大为惊讶,心想一个6岁孩儿便懂得克制自己,孝敬长辈,实在难能可贵。

  他感叹道:“小陆郎有这样的品德,来日必成为报效国家的栋梁!”的确,据有关历史记载,陆绩长大后对国家的贡献相当大。

  经典儿童历史故事篇三:感动杀手的人

  春秋时期,有个昏君荒淫无道,他有一位大臣叫赵宣子,为人忠诚,时时处处都在劝谏君主。

  君主很不耐烦,有一天突然起了歹念,雇杀手想把赵宣子杀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