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生活

话题|童言无忌(上)

六一儿童节是小朋友们的节日,值此良辰佳节,大朋友们本该送上礼物与祝福,然后深藏功与名,继续努力工作,但是,每一位大朋友也都曾是小朋友,都翘首企盼过六一,初夏的风不仅送来了节日的气氛,也带来了往昔的回忆,不如让我们放纵一把,再做一回小朋友,想想那些曾经的童言童语与蠢事趣事,回忆一下是否畅想过会长成如今这样人见人爱的青年才俊。
童言无忌嘛,大朋友们,说出你的故事!
郭子龙:
1997年的“六·一”,我是一个做着动感哑铃操的土气男孩。那个时候的经费尤其紧张,所谓的哑铃不过是用夏普塞尔黄梨汁(蓝罐易拉罐)的瓶子作为哑铃的主体,然后配上两个女生使用的粉红色蕾丝边的大头扎作为哑铃的两头。现在想来,那些手持这种“轻器械”的哑铃男孩和女孩真是辣眼睛。就这样,几百个儿童在老师一个月的“调教”后,终于在那年的六一穿着整齐划一的小服装,迈着干净利落的小步子,意气风发地去参加一年一度的团体操比赛。后来获得的名次早就忘记,但是几百个儿童齐刷刷地喊着“香港回归,祖国统一”的场景还是历历在目……
1999年的“六·一”,我变成了一个做着五彩花环操的假笑男孩。这一年,变了的是手里挥舞的“器械”,不变的依旧是短缺的经费。所谓的花环不过是小朋友的家长们把长长的竹条等一类材质折成圆形或者爱心形,然后再将买来的彩纸剪裁成长细条用浆糊粘上去。现在想来,比起如今流行的“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那个时候我们无论男女的着装只是纯白的短裤,清爽的短发。那年,为了庆祝之后澳门回归喊出的口号如今我只记得喊时的气势了,因为在露天表演中那些用浆糊粘上去的彩纸有那么几撮到处纷飞,伴着彩纸掉落的“五彩色”涂满了一些小朋友的手和脸,真的是:你看我在勇敢地微笑,你看我在勇敢地去挥手啊……
这两段只是六一儿童节在我记忆里最好笑的画面,那时候最爱的动画片《时间飞船》中的歌词“呼哈哈,呼哈哈,呼哈哈噜哈”最贴合我童年的基调。真的,童年就是这种嘻哈的味道和感觉,很遗憾这些都没有用照片留存下来,而那些年的男孩女孩你们记忆里还记得呼哈哈的我们吗
晕晕:
跟着晕晕一起左手右手吃吃吃~
谈到童言无忌,我足足在桌前坐了一个钟头,却一点儿想不起自己小时候说过些什么傻话。想来想去,确定了一点——我小时候一定是一个很听话的小孩儿!从来不惹大人生气!我兴高采烈地去找我爸妈求证,却被无情驳斥,并得知了自己究竟是多么“匪”的小姑娘,收获了一堆自己的“童言童语”。
比如,我是个不爱吃肉的小孩儿,天生不喜欢荤腥的味道,小时候没有被社会规训过,也会觉得自己的想法自然正确。有次爸妈吃牛肉,我就坐在边上哭诉:“牛那么可怜的,那么辛苦地劳作,等他劳动不了了,就要被人吃掉,而且我还属牛,你们真的好狠心啊!”最终,我爸忍无可忍地说:“你不吃就别说,别人还吃呢!”如今想来,吃牛肉和我属牛之间有啥关系呀(笑哭)。现在我已经成为了“看”大餐专业户,究其原因,自己也不是那个仗着“童言”无忌的孩童了。
又比如,我有全天下小孩共有的不爱吃蔬菜的毛病。有次妈妈做了菠菜面,我煞有介事地跟她说:“妈妈,我不能吃菠菜面,因为小宝宝是不能吃菠菜面的”。不知道是不是全天下的妈妈都极擅长和孩子斗智斗勇,我妈妈说:“小宝宝就是啥都不懂,她根本就不知道这个是菠菜面,大人给啥就吃啥,所以你可以吃”。在如此无懈可击的逻辑闭环面前,身为幼儿园中班小朋友的我对此展示了极度的认同,竟然就乖乖地张口吃了。说到底,小孩确实是好“骗”。
说了不爱吃的,小小的我自然也有爱吃的东西。我小时候很流行上好佳的零食,那个广告语“上~好佳!”可以说是全班小孩共同的召唤了。过年到了亲戚家,亲戚拿出上好佳来招待,可能爸妈觉得零食吃多了不好,连忙推辞说:“她不吃她不吃,她不爱吃这个”,我生怕亲戚当了真收走上好佳,连忙自白:“不是的,我吃呢,我可爱吃了”!要说起让爸妈尴尬的名场面,这局应该也算一个吧~
咦,说了这么多,我怎么发现我的童言童语全是关于吃的?小时候嘴馋还可以谅解为要长个子,长大了还管不住嘴可得发胖了呀。让我看看是谁天天想着吃好吃的?哦,是我自己。
蘑菇仔:
“妈妈——”
“——?”
“我好像有点发烧/头晕/感冒——”
“啊?……那你上课怎么办?”
“不去了吧?”
“不去上课跟得上吗?”
“跟得上跟得上。”
“那打电话给班主任请假吧。”
在我的小时候,以上对话基本以每月至少一次的频率出现在上学日的早晨。
我是个不太爱上学的小孩,加上小时候体质弱容易生病,于是请病假就成了我逃避上学的绝佳借口,身体上的一点小毛病再加上九分不想上学的心就成了十足的请假理由。比如说,因为贫血,起床后常有短暂的头晕眼花,在不想起床上学的日子就会被我扩大化;明明是不影响正常行动和思考的小咳嗽、小低烧也会被我有意利用;病好后也会故意延后返校时间。到了后来,我还会捏造生病情况——早上起晚了,算算洗漱和路上时间,肯定会迟到,干脆直接请假吧!
这种逃避上学的心理一直延续到我的高中、大学和志愿者教师阶段还时有发生,不过是以不太一样的妄想形式。譬如说——
“好像要下特大暴雨了,今晚是不是可以请假不上晚自习了?”
“要是能下一场大暴雪把学校甚至整个乌兰巴托都埋了就好了。”
“期末最后一天了,小孩们给点力,快集体请假呀!”
诸如此类,等等等等。
但是,人总是会成长的。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即使喉咙发炎、嗓子哑得像个破铜锣,即使发着高烧,但还是会坚持给学生上课。上学期也经历了发烧、急性荨麻疹“毁容”事件,但居然也破天荒达成了百分百出勤率。想想,对于爱偷懒的我来说还真有点不可思议,大概是晚来的成熟期终于到了吧。不过,我更倾向于将这种状态理解成——
“就当是还小时候欠下的债吧~”
怀昭:
儿童的年龄段,指的是0到14周岁的孩子。于是我算一算,最后一次过节,该是小学六年级的时候了。其实在29岁以前,我都是不怎么快乐的。成长的焦虑于我而言是这么深,只记得往前跑,却忘了跑的时候也可以大笑,颇有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意味。因而我一直以为我的童年也是黯淡的。直到30岁,当心智开始走向成熟,当我在奔跑的时候也快乐,在休息的时候也安然,在坚持梦想的时候也沉静,在这时我回过头来看我的童年,发现其实它真的不赖:可以玩泥巴,随意摆弄娃娃,爬树采果子……时间有一大把一大把,只能用五毛钱一支的香蕉雪糕和一毛钱一个的染色桃子点缀、填充它们。那种恣肆的单纯和对未来的憧憬,令人难忘。
在回忆童年水果糖样的时光之余,又想起张爱玲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里娇蕊孩子似的去吸振保手中的烟,那种纯真的可爱不免让振保感到震动,他私心觉得“婴孩的头脑与成熟的妇人的美是最具诱惑性的联合。”每次读这段,在感慨张爱玲语言老辣,洞察人性时,总是要哑然失笑,八十年过去了,现今男性对女性的角色期待仍然与那时并无太大差别。想来人的观念最难改变。
让我自私地不管这些吧!我愿葆有孩子的单纯可爱与对梦想的渴望、坚持,也愿以成年人的成熟头脑去思考,去爱,去生活。
鸿雁:
马上奔四十了,搞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回忆小时候。反正大概是从不怎么喜欢开口说话的时候开始的。
从小玩到大的闺蜜说:“当你开始回忆小时候就说明你老了!”
我反驳说:“去年带娃上辅导课,在家长休息室里,有个家长说好不容易逮着我,问我家娃是不是我爸妈响应政策给我生的弟弟。”闺蜜瞬间无语,我为自己多了个“弟弟”窃喜了很久。
但其实现在真的就只能借娃的名义来庆祝一下我这颗不服老的心了。我家娃“六一”前光荣入了少先队,入队前,他也兴奋到忐忑。追问我当年入队的情况是怎么的。我记得当年入队,老师是要在班里选拔一部分优秀的娃先入队,衡量的标准是能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闺蜜的同桌是个男孩,俩娃都是乡下奶奶带大的,普通话无异于“外星语”。老师让同桌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结果,闺蜜在我的“帮扶”下总算是勉强把汉语拼音方案完整背下,同桌在她“辅导”下,不仅“顺利”落选,还“顺利”留了级。每次说到她的这第一个“学生”,她都会忍俊不禁,仿佛她让同桌成为“师弟”,使她拥有了让人逆龄生长的“本领”。
三年级的“六一”,我被选为学生代表给一年级的小同学佩戴红领巾。“六一”前一晚,我爸心血来潮地要把我的红色背带裙(校服)熨一熨好在仪式上显得“端庄”,结果,他操作不当把我的裙子熨出了个焦黄的锥形熨斗印,还在正臀部的位置。我当时就哭惨了,醒来的时候却发现床头挂着一条新的背带裙。后来才知道,那是我妈连夜剪了她的红裙子给我赶出来的一条新裙子,除了布料不同,款式跟校服裙做得一模一样。后来,这条裙子,就成了我们学校最与众不同的“校服”,成了我的珍藏,成了我爸最“糗”的梗。
哈哈,有颗“童心”就永远不老,不是吗?
冷欺花:
我小时候特别爱看电视,就连整天咿咿呀呀的戏曲频道,我也能搬个小板凳坐在电视机前目不转睛地看好久。我母亲以为我对戏曲很感兴趣,想起我的爷爷奶奶也算是民间艺人,便认定这是艺术爱好的隔代遗传了。有一次我对着戏曲频道正看得入神,母亲非常好奇地问我:“崽啊你在看什么啊?看得懂吗?”电视里戏曲演员戴着乌纱帽,两支椭圆的帽翅晃晃悠悠上下摇摆,我指着电视说:“我在看小白兔呢!”那时我才三四岁,懵懵懂懂的,看什么都是在看热闹。
后来年龄大了一点,能够看懂广告了。有些广告语简明易懂,朗朗上口,在电视里从早播到晚,简直像是要刻进我的小脑袋里一样,以至于当时让我到了张口就来的地步。那时性子野极了,跟着小伙伴们玩耍,弄得浑身上下邋里邋遢。只要被母亲逮住了,总是要被拉到井边洗洗手,一边洗母亲还要一边说:“你看看你这手黑得,跟乌龟爪子一样,搓半天都没搓出白色来。”我手上吃痛,心中也非常不忿,只能跺着脚大喊:“这叫乌黑亮丽!”母亲拿着我的手左右看了看,说:“还真是黑得发亮。”现在想起来,这句夏士莲黑芝麻洗发露的广告语,还真是被我急中生智用对了。还有一次,学前班搞期中考试,我考得不太理想,母亲明显不是很把学前班的考试当回事,但又不能表现得好像对我的学习不重视一样,于是便说:“崽啊你要加油啊,下次争取考好一点啊!”我对母亲这种敷衍的态度很不以为然,于是脱口而出:“爱多VCD,我们一直在努力!”到今天,已经没有多少人记得这支成龙大哥代言的广告片了,甚至爱多VCD都早已销声匿迹十几年,但是那一天,母亲听到我说出这句话时哈哈大笑的样子,我还非常清楚地记得。
图片为创作者独家授权发送,请勿转载
编辑:汤汤
小编寄语
读书郎闲笔将推出新栏目“话题”,本栏目的每篇推文将围绕一个特定话题展开,参与讨论的作者们将对该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一起碰撞撞出思维的火花!大家尽情期待吧!
本期文章主要围绕“童言无忌”话题。童年也是成长历程中重要的环节,童年的那些有趣的故事,那些引人发笑的言语,都成为值得纪念的内容。
“话题”栏目其他相关文章:
三·八特辑 | 关于女人(上)
话题 | 关于女人(下)
话题 | 文学“疫”意(上)
话题 | 文学“疫”意(中)
话题 | 文学“疫”意(下)
话题 | 清明纪事(上)
话题 | 清明纪事(下)
话题 | 向夏阅进(上)
话题 |向夏阅进(下)
话题 |青春故事
话题 | 青春故事(续)
话题 | 哎呦妈妈!(上)
话题 | 哎呦妈妈!(下)
2018年9月1日“读书郎闲笔”开刊词发布,很快吸引了许多文学爱好者的关注,在此谢谢大家的支持。
茹是说 | 发刊词 · 走笔至此
以后的每周二、四、六晚19:00,西窗剪烛试笔,芭蕉听雨闲读,我们将与您分享文学,体味人生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