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劳动教育内涵及思考心得 劳动教育内涵及思考心得体会

劳动教育内涵及思考

劳动教育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1. 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现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历史,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新时代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我国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针对当前一些青少年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劳动教育正在被软化、弱化的现象,《意见》明确了劳动教育的定位,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

2. 新时代劳动教育坚持综合育人理念

新时代劳动教育立足于人的整体性,融合多学科知识,对人、社会和自然进行整合,将理论知识有机融入现实社会,对学生健全人格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一段时期以来,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意见》充分肯定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要求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3. 新时代劳动教育强调教育与劳动相结合

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基本思想,也是我国《教育法》规定的明确要求。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惯性作用,教育与劳动分离,导致一些学生身心发展失衡,不能健康成长。因此,《意见》强调劳动教育重点是要让学生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参加劳动实践,出力流汗,实现知行合一,获得身心全面发展。

4. 新时代劳动教育兼顾传统劳动和新型劳动

当今社会,劳动仍然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掌握必备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有利于提升学生将来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劳动的构成更加复杂多元,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劳动内容不断增加。因此,《意见》强调要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特别强调要“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注重选择新型服务性劳动的内容”。

5. 新时代劳动教育关注劳动素养的培养

传统劳动教育主要侧重教授学生与劳动有关的知识、技能、方法等,而忽视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劳动思维等更深层次素养的培养,容易导致“有劳动无教育”的现象,难以使学生养成终身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品质。新时代劳动教育突破传统劳动教育局限,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幸福和全面发展,以培养学生劳动素养为核心,对“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进行全面建构。

延伸阅读

劳动教育包括哪些

劳动教育很多内容

一,了解科学知识

二,参加实践,锻炼动手能力

三,体验劳动过程,尊重劳动成果

让孩子从小知道要通过劳动获取自己想要的

劳动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总体目标是什么

劳动教育的基本理念:

1)强化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

2)强调身心参与,注重手脑并用。

3)继承优良传统,彰显时代特征。

4)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创新创造。

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的培养要求,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使学生:

1.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2 .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

3.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

4.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5.高等学校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专业开展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积累职业经验,培育创造性劳动能力和诚实守信的合法劳动意识。使学生:

(1)掌握通用劳动科学知识,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社会主义劳动关系,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创业观,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

(2)巩固良好日常生活劳动习惯,自觉做好宿舍卫生保洁,独立处理个人生活事务,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提高劳动自立自强能力;

(3)强化服务性劳动,自觉参与教室、食堂、校园场所的卫生保洁、绿化美化和管理服务等,结合“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服务性劳动,强化公共服务意识和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4)重视生产劳动锻炼,积极参加实习实训、专业服务和创新创业活动,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运用,提高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创造有价值的物化劳动成果。

关于劳动教育的法律法规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依据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和《劳动教养试行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劳动教养机关对劳动教养人员的教育工作,应遵循“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三个像”的要求,坚持办劳动教养工作特色的方向,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因人施教,疏通引导、着力改造、以理服人的原则。

第三条对劳动教养人员的教育,坚持以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为核心,以技术教育为重点,辅之以文化教育,通过教育促使劳动教养人员转化思想、矫正恶习,使其成为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第四条对劳动教养人员教育,坚持入所教育、常规教育、出所教育三个阶段,坚持共同教育、分类教育、个别教育、辅助教育与社会帮教结合,实现课堂化、制度化、系统化、正规化。

第五条坚持全面办学、整体办学、长期办学的指导思想,结合司法部《关于劳动教养学校上等级的评选规定》开展劳动教养学校上等级工作,以推动劳动教养工作的发展。

第二章教育机构、职责

第六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劳动教养管理局(处)设教育处或科,其职责是:

(一)拟订全省(区、市)劳动教养人员教育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组织编写或指定对劳动教养人员教育的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协同政工部门组织教师的业务培训;

(三)掌握全省(区、市)劳动教养人员教育工作的情况;

(四)指导、检查、督促劳动教养场所对劳动教养人员的教育工作并对教育成果进行考核;

(五)检查指导创办劳动教养学校工作,负责办学复查、升级资格考试、呈报工作;

(六)定期分析劳动教养人员思想动态,坚持思想动态报告制度,对重大思想动态要及时上报;

(七)掌握全省(区、市)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参与全省(区、市)教育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第七条劳动教养场所设教育科,其职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劳教局(处)规定。

第八条已经办成劳动教养学校的劳动教养场所,设校务委员会,下设教务处和政治、文化、技术教研室,具体负责对劳动教养人员的教育改造工作。驻地分散的场所,可建立分校,并设立相应的教育机构。

第九条劳动教养场所大(中)队设教育干事。其职责由劳动教养场所规定。

第十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劳动教养管理局(处)、地市司法局劳教处(科)、劳动教养场所各大(中)队应有一名领导干部主管教育工作。

第三章教育经费、设施

第十一条劳动教养人员教育经费标准为每人每月不少于4元。教育经费从劳动教养人员人头费中列支,没有实行全额补贴的劳动教养场所,可从生产收入和地方财政补贴中解决。

第十二条教育经费由教育部门统一支配。教育经费主要用于购置劳动教养人员课本、书报、教学资料、文体用品。

第十三条教育经费务必做到专款专用,当年使用不完的,可转入下年继续使用,不得挤占或挪用。对没有按规定用好教育经费的单位,应限期纠正。

第十四条劳动教养场所要有专用教室,并配足课桌椅。劳动教养场所要有专用的教研活动场所和必要的教学用具。应有体育活动场所、图书馆阅览室、文娱活动室,配备适应需要的图书报刊、文体活动器材。

第十五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教养管理局(处)应设电化教育中心。劳动教养场所要设电化教育室,配备电化教育设备。

第十六条应建立教育设施设备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具体管理规则和使用办法由各单位自定。

第十七条不得挤占和挪用教育设施设备。由于管理不善造成教育设施严重失修和损失,而影响教育工作正常进行的单位,要根据情节轻重分别追究单位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第四章教师队伍、职责

第十八条劳动教养场所专职教师必须由干警担任。要坚持以专职教师为主、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一支稳定的、具备良好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人数按劳动教养场所在册劳教人员的5%配备。其中政治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0%,文化、技术教师各占30%。文化、技术教师不足的,可以挑选劳动教养期执行半年以上,表现好、能讲课的劳教人员协助教师,担任一部分文化课和技术课的教学工作。

第十九条劳动教养场所教师实行聘任制,担任教师的干警、工人均由劳动教养场所发给聘书。

第二十条教师必须具备如下基本条件:

劳动教育4个目标

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

1.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正确理解劳动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认识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

2.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

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正确使用常见劳动工具,增强体力、智力和创造力,具备完成一定劳动任务所需要的设计、操作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3.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领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内涵与意义,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弘扬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

4.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能够自觉自愿、认真负责、安全规范、坚持不懈地参与劳动,形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质。珍惜劳动成果,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杜绝浪费。

中国的劳动教育有哪些

中国的劳动教育包含的主要内容是:①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使他们懂得劳动的伟大意义。了解人类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历史;懂得辛勤的劳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根本保证;劳动是公民的神圣义务和权利;懂得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是数千年来剥削阶级思想残余;懂得把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重要意义。②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养成劳动的习惯,形成以劳动为荣,以懒惰为耻的品质。抵制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劳而获、奢侈浪费等恶习的影响。③学习是学生的主要劳动,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将来担负起艰巨的建设任务。并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升学、就业和分配。

劳动教育,还要通过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等来实施。学生在校期间,要按照教学计划的规定,适当参加劳动。

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在原始社会中,人人都要劳动才能生存。在阶级社会中,出现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离与对立,剥削阶级把体力劳动者作为剥削和压迫的对象。在社会主义中国,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了剥削与压迫,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劳动是每一公民的光荣义务。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每一个公民都应该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校层面:课程设置及安排不当

学校是中小学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学校承担着义务教育及劳动教育工作,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受教育体制影响,很多中小学学校都为了升学率而大力发展教育,只注重对学生文化课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

在课程设置方面,关于劳动实践的理论与实践课程设置與安排不足,很多课都沦为鸡肋课或室内课,在课堂中也只是单纯讲解劳动理论,学生缺乏必要的锻炼和实践,而且大多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单一,唯分数论导致学生的劳动实践参与深度与广度不足。

2社会、家庭层面:对学生劳动技能锻炼与培养机会不足

从社会和家庭层面来看,目前很多家庭都对中小学学生参与劳动技能锻炼和培训这一教育工作存在认知偏差,缺乏高度重视,在精神层面和行动层面的支持力度都不够。

相比于农村家庭的孩子而言,大多数城市的家庭都无法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劳动机会和岗位,还有很多城市的社区或街道也没有合适的劳动实践机会让学生接受劳动技能的锻炼和培养,导致学生与社会劳动实践相脱节,追求安逸的生活,散失了基本的劳动技能,劳动意识比较淡薄;加之,学校与社会和家庭缺乏必要的联动与配合,很少组织劳动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意志,所以不利于学生综合劳动技能的培养和锻炼。

3学生层面:缺乏正确的劳动教育意识

学生是劳动主体,也是接受义务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基本对象,在当前大力倡导文化发展与繁荣的时代下,很多中小学也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吃苦意识和劳动意识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总体而言,大多数城市的中小学学生从小都在安逸的生活环境下长大,对劳动缺乏深刻的认知,社会体验不足,所以其在接受劳动教育过程中存在排斥心理,甚至有很多学生单纯认为劳动又苦又累,而且还会影响文化课的学习,所以缺乏正确的劳动教育意识,不利于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如何开展劳动教育

(一)如何开展劳动教育

1.定期开展兴趣实践课:可包括学习陶艺、纸艺、布艺和编织等内容;或者是种植、养殖、金工、木工和电子作品等内容;还可以是玩具设计、航模、海模、车模设计、发明设计等内容。

2.不定期开展社会劳动教育课:组织学生集体参加社会劳动!比如:植树节组织植树;劳动节组织公益打扫等等活动。

3.班级内照顾动植物:班级内可以养一些小动物、植物!定制日期表,让学生轮流照顾这些动植物!

(二)如何落实劳动教育

1.兴趣课可以参考普通课程安排,找专业的老师或者是找有特长的老师,为同学们授课!也可以找有特长的同学作指导,让同学们自行交流上课,老师做好管理、监督和包括的相关工作即可。

2.老师和家长需要做好配合,在特定的时候,做好规划,保证学生的安全;对表现积极的同学做好后期奖励工作。

3.轮流照顾动植物可参考卫生值日表安排。老师则需要格外注意,动植物的生长情况。

(三)如何考核劳动教育

1.劳动教育课程的考核可以参考普通课程的考核标准进行!对于作品出众的作品,老师可以放在班级内或者是学校内,陈列展示!这也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

2.特定节日的劳动教育,老师们可以给学生拍照留念,发放证书以资鼓励!

3.对照顾动植物特别用心的同学,老师可以在班级内表扬!并发放一些小奖励!

应该从几个方面评价劳动教育

一、差异化发展评价

一是实施差异化发展评价,促进学生学业进步。二是实施差异化激励评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三是实施差异化动态评价,促进学生智育发展。四是实施差异化动态评价,促进学生体育发展。五是实施差异化展示评价,促进学生美育发展。六是实施差异化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劳动实践发展。

二、多元化评价

(一)重视劳动教育必修课课堂评价,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劳动态度与习惯 、设计与操作技能等。

(二) 多元互动评价,发挥多方潜能。

自主评价、欣赏式评价、暖春式评价、协助式评价。

(三)多样动态评价,关注学生成长过程。

过程和结果并重、质性和量性结合、等级制评价与评价符号的有机结合,评语与星数评定的有机结合

(四)重视课外劳动技能的评价

劳动教育三协同学术服务团队,通过认真梳理出同学们提出有价值建议意见多条,将汇总及时反馈学校负责劳动教育相关领导参考并纳入下学期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方法,让评价适合学生的实际,使劳动教育教学的评价朝着更趋多元、多维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