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历史孝庄太后是谁扮演的 历史孝庄太后是谁啊

历史孝庄太后是谁

孝庄太后就是指大玉儿。传说她出生时,就被当时的一位僧侣算命为富贵之相。后进宫成为皇太极的妃子。不过,她与多尔衮好后,生下了福临,即顺治帝。皇太极死后,立福临为太子。清朝入关后,福临最终投身佛门,孝庄太后立即立玄烨。即顺治的儿子为帝。后扶持康熙成长。

延伸阅读

孝庄名号是何时封的

答:孝庄是谥号,是死了以后逐步追封的。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改号称帝,受封为永福宫庄妃。

孝庄太后活着时,是不叫“孝庄”的,“孝庄文皇后”为其谥号简称,其全称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

她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孝庄的介绍及事迹

孝庄文皇后——一代伟大的女政治家!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原是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三月初八日,名叫布木布泰。1625年,年仅13岁的布木布泰,在哥哥吴克善和侍女苏茉尔的陪嫁下,嫁给了后金大汗皇太极为侧室福晋。1636年皇太极称帝,封年龄最小的布木布泰为永福宫庄妃。

她为皇太极生了3个女儿:固伦雍穆公主、固伦淑慧公主、固伦淑哲公主;一个儿子:九阿哥福临(即清世祖顺治皇帝)。

皇太极死时,孝庄32岁,她六岁的儿子福临继承了皇位,改元顺治。

她“母因子贵”晋封为皇太后,顺治死时年仅24岁,由8岁的康熙继承皇位。

康熙尊自己的祖母为太皇太后。这位太皇太后辅佐了顺治,康熙两位幼主,为清初的繁荣和稳定立下汉马功劳,而史学家对其评价甚高,称她是明末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深受各朝各帝的尊敬。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孝庄文皇太后病逝,终年活了七十五岁。葬入清东陵风水墙外的昭西陵。 孝庄文皇后一生经历了清太宗、清世祖、清圣祖三朝,同时也经历了长年征战与各种政局变化,以及种种艰难险阻;最后清朝统一了全中国,并使社会从动乱走向安定,使经济从崩溃走向稳定和发展。

这一切都与她的作为不无关系,可见其影响巨大。

孝庄文皇后聪明强干,具有政治远见和真知卓识,并且颇具谋略和非凡的才智,因此她对清初的军国大事,多有指画;特别是她对培育儿孙更有一套独特的方法。

她与皇太极的关系很好,长期做着襄助内政的工作,辅佐丈夫“肇造丕基”。

当皇太极暴卒后,她曾经要以身殉葬,只是由于群臣的劝阻,才算做罢。

由于皇太极生前没有决定继承人,故引起了一场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当时主要分为两派,一派以皇太极的长子豪格(镶白旗旗主肃亲王)为首;另一派以皇太极的九弟多尔衮(正白旗旗主睿亲王)为首。

经过双方激烈争斗,最后达成妥协,决定让皇太极的幼子六岁的福临继承皇位,是为顺治皇帝;由多尔衮和济尔哈朗辅政。

但是由于孝庄、福临孤儿寡母,势单力薄,一切大权都掌握在多尔衮手里;特别是在1644年(顺治元年)夏天,多尔衮率领清军进入北京后,在大内武英殿升坐,接受明朝旧臣朝拜,并三呼万岁,当时人们只知有“摄政王”,而不知有顺治皇帝时,更是踌躇满志,真想早日圆他的皇帝梦。

在这种情况下,孝庄与福临于是年9月来到北京。

当时,她看到多尔衮大权独揽,飞扬跋扈,对自己儿子的皇位构成威胁,为了延缓其篡位、称帝的野心(而且多尔衮也早就对她表示爱慕),她决定按照满族风俗,父死儿可妻其后母、兄死弟可妻其嫂的习惯,决定下嫁给多尔衮。(按:“皇后下嫁”是清初“三大疑案”之一,目前尚无最后定论。)

此后多尔衮虽然以“皇叔父”、“皇父”自居,俨然成为了个“太上皇”,但始终没有篡位。 1650年(顺治七年),39岁的多尔衮死去,顺治皇帝亲政。

孝庄开始帮助当时只有13岁的福临理政。

在她的辅助下,清朝统治者笼络、利用汉军汉将很快镇压了南明残余势力和明末农民起义军主力,基本奠定了统一中国的大业。

但是这时孝庄与顺治母子二人,在某些政见上也发生了一些矛盾和分歧。

如,是坚持清入关前的规章制度,还是尽快学习汉文化、采取汉族的文化制度等。

孝庄表现保守,而顺治表现开化。此外,在顺治皇帝的个人婚姻,如皇后的废立问题上,母子也有不同的主张。结果弄得顺治郁郁寡欢,在1661年(顺治十八年)患天花死去。在选择谁为继承人的问题上,孝庄也颇费心机,最后在征得传教士汤若望的意见后,决定由8岁的孙子玄烨即位(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玄烨已出过天花)。当时有人劝孝庄出来“垂帘听政”,遭到了她坚决拒绝,决定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四大臣辅政。 其中鳌拜后来势力渐大,消灭了异己,独揽了政权,飞扬跋扈,甚至没把小皇帝康熙放在眼里。此人性情刚愎,独断专行,行为粗暴,且相当守旧、保守和自私。例如,在“历法之争”问题上,他主张用旧的“大统历”,反对用西方传教士汤若望制定的“时宪历”,并主张杀掉汤若望,后来由于北京地震,上天“示警”,再加上他曾给皇室中许多人(包括孝庄)治好过病,才在孝庄太皇太后干预下,得以免死获释。康熙帝10岁时,其生母慈和皇太后去世,此后康熙帝就完全由祖母孝庄太皇太后培育、教养、呵护,并成为了他的政治顾问和导师。他们祖孙两人感情深厚,关系极好。她教给了康熙帝治国安邦的许多要略和方法,使康熙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帝王。康熙帝30多年来对她也一直尊重、孝顺;几乎天天都到祖母处请安,并请求指教。在她的辅导下,康熙帝逐渐成熟起来,完成了一系列巩固政权,开基建业的大事。一是在他14岁亲政不久,于1669年(康熙八年)就利用少年侍卫组成的“库布”(即摔跤)手,在鳌拜入宫时,乘其不备将其智擒,从而击败了鳌拜集团对其皇权的威胁,使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巩固。二是1773年(康熙十二年)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之乱爆发后,康熙帝在孝庄太皇太后的帮助下,采取坚决镇压政策,最后取得了胜利。孝庄在这场战争中,经常拿出宫中节省下来的金银慰劳前方将士,从而鼓舞了军队的士气。三是1675年(康熙十四年)蒙古察哈尔部布尔尼乘三叛乱之机,也蠢蠢欲动,举兵反清,并对北京构成威胁。

为什么孝庄太后在活着的时候就自称孝庄

不能这样叫,因为孝庄太后活着的时候,还没有这个名字,人们肯定也不会称呼孝庄太后,,孝庄是其死后,皇帝对她追封的谥号,也就是死后附太庙时的封号。孝庄太后活着的时候,在皇太极一朝,被叫做 庄妃,到顺治朝被称为 圣母皇太后,到康熙朝被称为 太皇太后,而不是老佛爷,更不被称为孝庄太后。

历史上真实的孝庄是怎样的

是一位才华出众,名垂青史的传奇女性。

她对清初王朝的奠定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力,给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布木布泰(孝庄)出生蒙古科尔沁,是科尔沁部贝勒博尔济吉特·布和的次女,作为幼女的她是家中的掌上明珠,可在那个君主统治的封建年代,居高位,享受多,付出亦多。

在她13岁那年,嫁给大自己21岁,当时还是贝勒的皇太极当侧福晋。与其姑姑哲哲共侍一夫,曾经的姑父,现今的丈夫。

在清初,满蒙联姻是一项即定国策,在那个充满战争杀戮、权利纷争的年代,她们的婚姻都不能自主,她们身上都背负着家族的使命,孝庄的婚姻就是一场为家族所牺牲的政治联姻。

相隔9年后,孝庄26岁的姐姐海兰珠也嫁给了皇太极,深得宠爱。在崇德元年册封五大福晋时,更是以古代名妃常用封号,封海兰珠为“

宸妃

”,地位仅次于姑母哲哲,位居第二,寝宫赐名为“

关雎宫

”。

诗经有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可见皇太极对海兰珠的宠爱。

反观孝庄,年少进宫,受封为永福宫庄妃,妃位却位于末位,可见她在后宫地位并不显赫。

作为女人来说,在一夫多妻的婚姻中,她本就不幸,丈夫的满腔爱恋更是付与了她人,看着可谓是宠冠六宫的海兰珠,哪怕心中多有酸楚,也仍要强颜欢笑,这个中滋味能与谁人言?

虽然在爱情上她没有占据到那个重要位置,但丈夫对她的感情是与其他妃嫔有所不同的,皇太极不但会与她谈论朝堂之事,还会听取一些她的意见和建议。

孝庄天资聪颖、胆识过人且富有谋略,皇太极执政时期就夸赞她

“赞助内政,既越有年”。

皇太极逝后,她又在暴风疾雨的皇位纷争中,扶持自己的儿子继位。

不知道当孝庄看到穿着明黄龙袍还不谙世事却受万人跪拜的福临时,会不会想起当年比自己先产下皇子的海兰珠,当时的皇太极喜不自胜,欲立为“皇太子”。

好景不长,孩子未来得及取名便夭折,海兰珠随后也跟着去了,今天如果她们母子还在世的话,不知又该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一切仿佛都是注定好了的,是命运将她推向了历史的舞台。

顺治七年,多尔衮病逝后,十四岁的福临开始亲政,然而不识汉字的他,无法批阅大臣奏章,史料记载他曾说:

“朕极不幸,五岁时先太宗早已宴驾,皇太后生朕一身,又极娇养,无人教训,坐此失学。”

福临把部分的原因归结在“甚厌汉语”,认为“汉俗盛,则胡运衰”的孝庄身上。

母子两人在满汉文化上有着很大分歧,加剧二人矛盾爆发使得母子间的关系更是雪上加霜的主要原因就是孝庄强加给顺治的两次婚姻。

顺治的生命终结在二十四岁。

女人一生最大的悲痛,莫过于中年丧夫,晚年丧子,孝庄无一幸免。

顺治死后,8岁的玄烨(康熙皇帝)继位,尊孝庄为太皇太后。

当时有位叫周南的秀才千里迢迢赶到北京,请求太皇太后亲政,被孝庄严词拒绝,纵观前朝各代,她深知外戚专权的亡国教训,规定后宫女子不得临朝干政。

康熙在亲理朝政铲除“鳌拜”、平定“三藩”,清除朝廷内部和地方的隐患期间,少不得孝庄的从中协助与指点,大清尚未一统全国,边疆忧患甚多,孝庄也常提醒康熙需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不可松懈。

在政治各方面看来,孝庄是个充满智慧的女性。

公元1688年,孝庄走完了她这一生,享年75岁。

按照当时清朝早期丧葬制,皇后无论死于皇帝先后,都要与皇帝合葬,同陵同穴。根据《清史稿》记载,孝庄在其生前嘱咐康熙说:

“太宗奉安久,不可为我轻动。况我心恋汝父子,当於孝陵近地安厝,我心始无憾。”

她的陵墓建在了东陵风水墙之外,紧挨在顺治陵墓旁,未合葬于盛京太宗昭陵,而是在清东陵大红门东侧建暂安奉殿,灵柩在“暂安奉殿”停灵37年。

直到雍正继位后,以孝庄文皇后暂安以来“

皇考历数绵长,子孙蕃衍,且海宇升平,兆人康阜”,并说到《礼记》“古合葬之礼,原无定制,神灵所通,不间远近。因时制宜,惟义所在”

,彻底打消了合葬昭陵的念头,既定将暂安奉殿建为陵寝,命名为昭西陵,正式将孝庄葬入地宫,以定万年之兆。

后世关于她为何没有葬入盛京昭陵,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当年“太后下嫁”多尔衮,愧对太宗,有的说是孝庄不愿与皇太极合葬,乃因昭陵已葬有孝端皇后。

事实的真相早已随着孝庄的离世,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回望她这一生,那荣耀尊贵的身份与并存的责任,何尝不是一种束缚与枷锁,当生命走到尽头,不用再有重重的顾虑与挣扎。

看《孝庄秘史》开头的那前几分钟,那充满历史尘迹而败落的陵墓,飞鹰掠过紫禁城的上空,飘落了一根羽毛在孝庄的脚下,她自问,她这一生最爱的到底是谁,是大清,是丈夫,还是儿子?

在我看来,无论哪一种,都是那么悲凉。

孝庄太后深度解析

孝庄太后是活跃在大清政治舞台上的一位奇女子,从皇太极的侧福晋一路走到太皇太后的位置,其中心酸不易暂且不表,足见她是一个非常有能力善谋算的女人。

康熙曾经评价她说 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致有今日成立 可见她的地位功绩之高。

孝庄广受后人推崇的原因,不仅仅是她以女子之能保大清安定,更是因为她没有私心,只想为了自己的责任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