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东周分了多少个国家(东周分为哪两个国家)

东周分裂成几个国家?

东周没有分成几个国家,而是分为了两个时期分别是春秋与战国时期。

东周分为两个时期就是春秋与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国家就多了,几个出名的大国,秦楚燕齐晋鲁蔡虢卫郑陈吴越) 而战国时期 。主要是七国秦楚燕韩赵魏齐被称为七国七雄。

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中国历史上继西周之后的朝代,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建立东周,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以别于西周。

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东周的后半期,周天子名存实亡,各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代”。平王东迁以后,管辖范围大减,形同一个小国,加上有弑父之嫌,在诸侯中的威望已经大不如前。据《左传》记载,春秋时共有140多诸侯国。面对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和兼并,边境的外族又乘机入侵,周王不能担负共主的责任,经常要向一些强大的诸侯求助。在这情况下,强大的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诸侯对四夷侵扰则以“尊王攘夷”口号团结自卫。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发生“子带之乱”,襄王不能平,求救于晋文公,文公诛叔带,遂为伯而得河内地。

至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西周国被秦所灭,同年赧王病死,秦夺九鼎,东周覆亡。七年后,东周国亦被秦所灭。东周共传25王,历时515年,这一时期是中国的社会制度转变的时期,以铁器的广泛使用为标志。

东周和春秋战国的关系?

东周被称为春秋战国时期。

周朝分为“西周”与“东周”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周成王五年,营建都城洛邑(成周)(今河南洛阳);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今河南洛阳),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史书又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

春秋战国的文化发展:

1、教育

孔子是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自汉代起中华文化中的主流学说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和他创立的儒家思想对古代中国及朝鲜等周边国家有深远的影响,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

2、思想

春秋战国之交,掀起了一场社会大变革的风暴。在这场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大变革中,旧的奴隶主阶级没落了,新的地主阶级兴起了;旧的制度和道德伦理观念,被新的制度和意识形态取代了。

3、艺术

春秋战国时代是由封建制向郡县制过渡的时代,是先进的封建生产关系战胜落后的奴隶制生产关系的时代,在学术上是诸子蓬起、百家争鸣空前活跃的时代。各种艺术蓬勃发展,有声有色。

东周为什么那么小?

东周是周王朝的延续,周朝采取的分封制,地盘越封越小,但为了维系对各诸侯国的绝对权威,周朝最初的地盘是相当大的,据有现在陕西,河南和山西等大片土地,为各诸侯国中最大的。

但随着西周被犬戎灭亡,周平王把岐丰一带封给了新兴的秦国,周朝只到下河南一隅了。后来随着实力的下降,国土面积越来越小,彻底沦为一个小国。

东周西周时间轴?

一、西周和东周根据时间划分,前1046~前771年是西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是东周。

二、西周:西周指的是前1046~前771年,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商,建国号为周,定都于镐。

三、东周:东周指的是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西周覆灭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晋,各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代。

东周算不算大一统?

东周不能算大一统了,西周时虽分封了大大小小的诸侯国,但周天子一直掌控了局面。到了东周,随有实力的下降,周朝却逐步变成了小国,根本控制不了局面,各诸侯互相兼并,压根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东周又分春秋和战国二个时期,春秋时周天子还有些许权威,战国时期就根本沦为摆设。

东周是503年吗?

不是。

东周(春秋战国)

(公元前770—前256年,共515年,战国止于公元前221年)

东周是指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到前256年被秦所灭为止的历史阶段。东周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从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到周敬王 四十四年(公元前476年)为春秋时期;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5年)到东周灭亡(公元前256年)三十五年后的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21年)为战国时 期。

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这是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当时,封建生产关系正大孕育,政治上表现为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这个时期,我国在历经 夏、商、西周的统一王朝以后,分裂为数百个诸侯国。它们相互兼并,角逐争雄,混战不休;各诸侯国内部,则阶级矛盾尖锐,奴隶起义连绵不断,新旧势力斗争激 烈,社会在剧烈地动荡着。这一时期的阵痛,正预示着封建制度这一新儿即将延生。

战国时期为我国封建社会的开端。经过春秋时期激烈的兼并,数百个诸侯国被吞并,周王室的势力更趋衰落,至战国初年,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 国,史称战国七雄。各诸侯国内新兴的地主阶级先后夺取了政权,进行变法,逐渐确立起封建制度。七国之间展开了更为惨烈的兼并战争。最后由秦取代周室,灭六 国而一统天下。

东周历代君主?

东周的历代君主(共25位)

周平王:姬宜臼(768―公元前718年),姬姓,名宜臼,东周第一任君主。

周桓王:姬林(公元前719年—公元前697年),姬姓,名林,东周第二任君主。

周庄王:姬佗(公元前696年―公元前682年),姬姓,名佗,东周第三任君主。

周釐王:姬胡齐(公元前682年―公元前677年),姬姓,名胡齐,东周第四任君主。

周惠王:姬阆(?—公元前653年或公元前652年),东周第五任君主,谥号惠王。

周襄王:姬郑(公元前651年―公元前619年),姬姓,名郑,东周第六任君主。

周顷王:姬壬臣(公元前618年-公元前614年),华夏族,姬姓,名壬臣,东周第七代君主,在位6年。

周匡王:姬班(公元前612年-公元前607年),华夏族,姬姓,名班。东周第八位君主,在位共6年。

周定王:姬瑜(公元前606年~公元前586年),姬姓,名瑜,东周第九位君主,在位21年。

周简王:姬夷(公元前586年~公元前572年),姬夷,东周第十位君主,共在位14年。

周灵王:姬泄心(公元前572年~公元前545年)华夏族,姓姬,名泄心,东周第十一位君主,在位27年。

周景王:姬贵(公元前545年—公元前520年),姓姬,名贵,东周第十二君主,在位25年。

周悼王:姬猛(公元前520年~公元前520年),东周第十三位君主,在位半年。

周敬王:姬匄(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77年或公元前前476年),姬姓,名匄,东周第十四位君主,谥号敬王

周元王:姬仁(公元前476~公元前469年),东周第十五位君主。姬姓,名仁,在位8年。

周贞定王:姬介(公元前469年~公元前441年),姬姓,名介,东周第十六位君主,在位28年,谥号贞定王。

周哀王:姬去疾(公元前441年~公元前441年),华夏族,姬姓,名去疾,东周第十七位君主,在位3个月。

周思王:姬叔(公元前441年~公元前441年),姓姬,名叔袭,东周第十七八位君主,在5个月。

周考王:姬嵬(公元前441年~公元前426年),全谥为周考哲王,东周第十九位君主,在位15年。

周威烈王:姬午(公元前425年~公元前402年):东周第二十位君主,在位24年。

周安王:姬骄(公元前402年~公元前376年),姬姓,名骄,华夏族,东周第二十一位君主,在位26年。

周烈王:姬喜(公元前376年~公元前369年),姓姬,名喜,东周第二十二位君主。

周显王:姬扁(公元前369年~公元前321年),又称周显圣王或周显声王,华夏族,姓姬,名扁,东周第二十三位君主,在位48年。

周慎靓王:姬定(公元前321年~公元前315年),姓姬,名定,一名顺,东周第二十四位君主,在位6年。

周赧王:姬延(约前336年~前256年),姬姓,名延,亦称王赧(nǎn),东周第二十五位君主,也是东周最后一位君主,共59年。

东周时期?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西周覆灭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

在周幽王死后,太子宜臼即位,这就是周平王。鉴于镐京残破,又处于犬戎威胁之下,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在郑国、秦国、晋国等诸侯的卫护下东迁,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建立了东周。

前256年周赧王病逝,秦国攻入雒邑,西周公投降,周朝灭亡。前249年,秦相邦吕不韦又带兵灭掉了位于巩邑(今河南巩义)的东周公。

东周历史顺序表?

1,平王(宜臼)

公元前770年(辛未年)登基,公元前720年去位 ,去世:公元前720年(在位50年),东迁于洛邑,辟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而周室弱,齐、楚、秦、晋开始强大。

2,桓王(林)

公元前719年(壬戊年)登基,去世:公元前696年(在位23年)平王孙,桓王三年,郑庄公朝,桓王不礼。十三年,伐郑,郑射伤桓王,就是史书说的“箭射王肩”。

3,庄王(佗)

公元前696年(乙酉年)登基 ,公元前681年去位 ,去世:公元前681年(在位15年),庄王四年,周公黑肩要杀庄王而要立王子克为王。辛伯告发,庄王杀死周公。王子克逃往燕国。

4,厘王(胡齐)

公元前681年(庚子年)登基,公元前676年去位,去世:公元前676年(在位5年),庄王子。厘王三年时,齐桓公开始称霸。

5,惠王(阆)

公元前676年(乙巳年)登基,公元前651年去位,去世:公元前651年(在位25年),厘王子。即位初,庄王还有一子叫穨,而且很受宠。及惠王即位,穨联络众大夫边伯等五人作乱,计划召燕国、卫国的军队讨伐惠王。惠王逃至郑国。穨称王。郑国、虢国国君大怒。四年,郑国和虢国发兵讨伐,杀死穨,又立惠王。惠王十年的时候,赐齐桓公为伯。

6,襄王(郑)

公元前651年(庚午年)登基,公元前618年去位,去世:公元前619年(在位33年),惠王子。惠王王后生子叔带,很受惠王宠爱,襄王也很畏惧他的势力。三年,叔带勾结戎、翟讨伐襄王,襄王要杀叔带,叔带逃往齐国。齐桓公派管仲平灭威胁周朝的外戎,派隰朋平灭威胁晋国的外戎。襄王以上卿之礼款待管仲。管仲拒绝。于是管仲接受下卿之礼的款待,回国。九年,齐桓公卒。二十四年,晋文公卒。三十一年,秦穆公卒。

7,顷王(壬臣)

公元前618年(葵卯年)登基,公元前612年去位, 去世:公元前612年(在位6年),襄王子。

8,匡王(班)

公元前612年(己酉年)登基,公元前606年去位, 去世:公元前606年(在位6年),顷王子。

9,定王(瑜)

公元前606年(乙卯年)登基,公元前585年去位,去世:公元前585年(在位21年),匡王弟。定王元年,楚庄王伐陆浑的敌人,第二年经过洛邑,让人问周朝索要九鼎。定王让王孙满出使拒绝,楚兵退去。十年,楚庄王围困郑国,郑伯投降,被放。十六年,楚庄王死。

10,简王(夷)

公元前585年(丙子年)登基,公元前571年去位,去世:公元前571年(在位14年),定王子。简王十三年,晋国国君厉公被杀,晋国人迎回在周朝的公子子周,立为悼公。

11,灵王(泄心)公元前571年(庚寅年)登基,公元前544年去位,去世:公元前544年(在位27年),简王子。灵王二十四年,齐国崔杼杀死齐国君庄公。

12,景王(贵)

公元前544年(丁己年)登基,公元前521年去位,死亡:不详(在位23年),灵王子。

13,悼王(猛)

公元前520年(辛己年)登基,公元前519年去位,去世:公元前519年(在位1年),景王子。景王喜爱儿子朝,但景王死后。国人立长子猛为王。但被子朝杀死。

14,敬王(丐)

公元前519年(壬午年)登基,公元前475年去位,去世:公元前475年(在位44年),景王子。子朝杀猛后自立,但是晋国拥立丐为敬王。但是子朝在周自立。四年后,晋国率诸侯拥敬王回朝。三十九年,齐田常杀其君简公这就是有名的“田姓代齐”,也就是从这起,齐国的国君不是姜子牙的后裔了,而是田姓,四十一年,楚灭陈。孔子卒。

15,元王(仁)

公元前475年(丙寅年)登基,公元前468年去位,去世:公元前468年(在位7年),敬王子。

16,贞定王(介)

公元前468年(葵酉年)登基,公元前441年去位,去世:公元前441年(在位27年),元王子。定王十六年,三晋灭智伯,分有其地。这就是有名的“三家分晋“。这是春秋和战国划分的标志。

17,哀王(去疾)

公元前441年(庚子年)登基,公元前441年去位,去世:公元前441年(在位0年),定王长子。哀王即位三月,弟叔袭杀哀王而自立,就是思王。思王即位五月,少弟嵬攻杀思王而自立,就是考王。此三王皆定王之子。这里就将哀王,思王列在一起。

18,考王(嵬)

公元前440年(辛丑年)登基,公元前425年去位,去世:公元前425年(在位15年),定王之子。考王封其弟于河南,是为桓公,接替周公的官职。桓公死后,儿子威公代立。威公死后,儿子惠公代立,封他的小儿子在巩这个地方,号东周惠公。

19,威烈王(午)

公元前425年(丙辰年)登基,公元前401年去位,去世:公元前401年(在位24年),考王子。威烈王二十三年,正式给与韩、魏、赵诸侯的身份。

20,安王(骄)

公元前401年(庚辰年)登基,公元前375年去位,去世:公元前375年(在位26年),威烈王子。即位这一年,楚国盗杀楚声王。

21,烈王(喜)

公元前375年(丙午年)登基,公元前368年去位,烈王(喜)去世:公元前367年(在位7年),安王子。

22,显王(扁)

公元前368年(葵丑年)登基,公元前320年去位,去世:公元前320年(在位48年),烈王弟。显王五年,秦献公称伯。四十四年,秦惠王称王。其后诸侯皆为王。

23,慎靓王(定)

公元前320年(辛丑年)登基,公元前314年去位, 去世:公元前314年(在位6年),显王子。

24,赧王(延)

公元前314年(丁未年)登基,公元前256年去位,赧王(延),去世:公元前256年(在位58年), 慎靓王子。王赧时东西周分治。王赧徙都西周。

一口气看懂东周?

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开始,到公元前256年周赧王病逝,周朝被秦所灭为止,东周共传国君25位,享国共计515年。

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制度发生着剧烈的转变,铁器被广泛的使用,战略思想和军事战术领先同时期其他国家数百年。

故事的开始,我们还要从镐京之战说起。

镐京之战后,申、鲁等诸侯国拥立了被周幽王废掉的原太子姬宜臼为王,建立了东周,史称为周平王。

但经过战火洗礼的镐京已经残破不堪,加之镐京一直处在犬戎的威胁之下,周平王只好在晋国和郑国的护卫下,将都城迁到了洛邑。

与此同时北虢公姬翰等十几家诸侯,也在一个叫携的地方拥立了周幽王的弟弟姬余臣为王,史称周携王。

自此,周王室出现了二王并立的局面。

直到公元前760年,晋文侯为了讨好周平王,出兵杀死了周携王,这才结束了周王室长达十年的二王并立的局面,稳定了东周初期的局势,史称“文侯勤王”。

但自此周王室已经空有天下共主的虚名了,中国进入了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

公元前256年,周赧王郁愤而终,秦昭襄王迁九鼎占王畿,历时800年的周王朝走向了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