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洞庭湖五大未解之谜是什么(洞庭湖五大未解之谜答案)

洞庭湖五大未解之谜?

1、燕尾铁珈。洞庭湖水位低时发现了四枚巨大的“X”形燕尾铁珈,尚未考证何时何用。

2、河图洛书。洞庭湖水位低时卫星图片惊现神秘图案,有点像二维码。网传鬼吹灯中河图洛书就在湘江洞庭一带,是通往神秘古城的钥匙。

3、神秘浮塔。渔民不时发现湖中浮塔,时隐时现,至今没有找到。

4、龙的传说。洞庭湖上空自古就有龙的传说,至今没有解密。

5、神秘水怪。渔民常发现有水下巨物。

洞庭湖哪一年干涸?

历史上没有完全干涸的记录。 2022年8月29日8时洞庭湖城陵矶站水位21.75米,较历年同期均值水位偏低7.37米,为近50年来8月份历史最低水位,呈下降趋势,打破了之前保持的23.12米最低水位记录。

历史同期最低水位为2006年8月23日的23.12米。

洞庭湖上游来水主要包括湘、资、沅、澧“四水”,以及从松滋、太平、藕池“三口”流入的长江水。湖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最近一个月,“三口”“四水”来水总量为114亿立方米,较多年同期均值偏少60%,导致河湖水位持续走低,城陵矶站水位逐步接近历史同期的最低值,不过目前洞庭湖水量总体尚可,洞庭湖还未达到发布干旱预警的标准

2022年洞庭湖干旱的原因?

洞庭湖在秋、冬、春枯水期一般会干涸,其原因有两点:

一是上游来水量减小。秋、冬、春季上游雨量不太充沛,加之上游水库截流蓄水发电,长江和湖南四水来水总量低于10000立方/秒时,洞庭湖就水干涸。

二是洞庭湖泥沙淤积严重。在三峡大坝修建前,长江和四水带给洞庭湖每年的泥沙淤积量在1亿立方以上。三峡大坝完工后,长江和四水每年也带给洞庭湖泥沙淤积量2000万立方以上。洞庭湖湖床淤积严重,有的地方与周边堤垸形成了悬湖,枯水期洞庭湖仅剩几条河道。

因此洞庭湖在枯水期干涸也就理所当然成了必然

洞庭湖石油储量?

经计算,洞庭湖盆地石油资源量为2600万吨。

而沅江凹陷的油气资源量占洞庭湖盆地的96.7%,洞庭湖盆地油气占湖南总油气资源量的90%。据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勘探估计,该盆地可建年产原油6万吨的小型油田。

数十年来,石油人始终相信,洞庭湖下面富藏大量石油资源,并数次投入巨资进行勘探。但重启于去年5月的洞庭湖石油勘探,因洞庭湖盆地“有多少油谁也说不准”而于近日悄然收场。

洞庭湖干旱现状?

作为长江流域重点湖泊的洞庭湖,在今年湖南大部持续干旱的影响下,水位不断下降。

截至11月22日8时,洞庭湖城陵矶站水位19.35米,较20日8时上涨0.05米,但较多年同期均值仍偏低3.75米。此外,全省24站水位接近或低于历史最低,较20日减少3站。

气象干旱方面,11月21日,湖南全省仍有39个县市区重度以上气象干旱,16个县市区特旱,分别较19日减少12个、8个。水文干旱方面,湖南全省中度、重度、特大水文干旱分别占全省面积的53%、27%、17%,较20日分别减少14%、9%、6%。

洞庭湖最深水深多少米?

15米

洞庭湖位于我国湖南省北部,湖面海拔33.5米,平均水深6.7米,最深处15米。面积约2740平方公里,湖水蓄量17.8立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

洞庭湖是一个构造断陷湖,曾为古梦泽湖一部分,后因长江泥沙淤积,成为洞庭湖。洞庭湖承接湘江、资水、沅江、澧水四条河流的全部流量,故有“容纳四水”之称。对调节长江洪水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又有“吞吐长江”之说,是一座巨大的天然蓄水库。洞庭湖每年接受的河流泥沙量近2亿吨,湖底平均每年抬高4厘米。明清时期的洞庭湖面积达6200平方公里,而目前枯水年份时湖面已经缩小到了940平方公里。过去洞庭湖为中国第一大湖,现在已经退居第二,昔日“八百里洞庭”今日已经分割为许多大小湖泊了。

洞庭湖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是我国重要的粮食、棉花产区,湖内水产丰富,是重点淡水鱼产区。湖区有通航河道147条,其中常年通航的75条,航运便利。

洞庭湖是长江流域重要的调蓄湖泊,具有强大蓄洪能力,曾使长江无数次的洪患化险为夷,江汉平原和武汉三镇得以安全渡汛。

洞庭湖和味芝元区别?

洞庭湖和味芝元二者区别在于词指向不同。

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位于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跨岳阳、汩罗、湘阴、望城、益阳、沅江、汉寿、常德、津市、安乡和南县等县市。是中国第三大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其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

味芝元,是湖南益阳味芝元食品有限公司注册登记的小食品品牌。该公司于2014年4月14日在益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成立。经营范围包括肉制品、蔬菜制品、其他水产品的加工与销售等。

洞庭湖为什么萎缩面积那么大?

洞庭湖面积缩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洞庭湖区围湖造田

洞庭湖流域是我国人口稠密的区域,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当地人们只能向湖泊要耕地。

从明代、清代至当代,洞庭湖的围湖造田一直在持续。如今一系列由于洞庭湖萎缩后产生的后果显现以后,人们意识到了围湖造田的危害。2008年以来,洞庭湖区开始实施“退田还湖”,还地于湖泊,增加洞庭湖的面积。

2、入湖河流上游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泥沙淤积

洞庭湖众多河流汇入湖中,仅有城陵矶一口流出,洪水停蓄时间长,泥沙大量沉积,多年平均入湖泥沙1.335亿立方米,其中来自长江的达1.18亿立方米,占82.0%,来自四水的0.241亿立方米,占18%,而城陵矶输出量只占入湖泥沙量的25.1%,淤积在洞庭湖的泥沙占入湖泥沙总量的73.4%,达0.984亿立方米。年均淤积量较鄱阳湖大十几倍。

70年代以来,三口口门淤高,入湖水量减少,但沅、澧洪道自然洲土增长殊巨,目平、七里湖淤高各达2~4米,南洞庭湖北部淤高2米,东洞庭湖注滋河口东伸,飘尾廷伸至君山。因此,西洞庭湖蓄洪能力基本消失,南洞庭湖南移,东洞庭湖东蚀,调蓄功能趋向衰减。

关于泥沙淤积问题,主要是由于河流上游的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所以要减少进入洞庭湖的泥沙,还是要在河流上游保护植被,植树造林。

洞庭湖为什么会干涸?

洞庭湖在秋、冬、春枯水期一般会干涸,其原因有两点:

一是上游来水量减小。秋、冬、春季上游雨量不太充沛,加之上游水库截流蓄水发电,长江和湖南四水来水总量低于10000立方/秒时,洞庭湖就水干涸。

二是洞庭湖泥沙淤积严重。在三峡大坝修建前,长江和四水带给洞庭湖每年的泥沙淤积量在1亿立方以上。三峡大坝完工后,长江和四水每年也带给洞庭湖泥沙淤积量2000万立方以上。洞庭湖湖床淤积严重,有的地方与周边堤垸形成了悬湖,枯水期洞庭湖仅剩几条河道。

因此洞庭湖在枯水期干涸也就理所当然成了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