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生活

老而不死是为贼(老而不死是为贼)

老而不死是为贼
原壤夷俟。
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论语·宪问》 禅宗的公案很多,儒家的公案其实也不少。解读之前,先将百度百科的解释先贴上来给大家看一看。 原壤叉开双腿坐着等待孔子。孔子骂他说:“年幼的时候,你不讲孝悌,长大了又没有什么可说的成就,老而不死,真是害人虫。”说着,用手杖敲他的小腿。 不知大家对这样的解释作何感想,笔者是大大存了疑的,本着严谨的态度,马上去搜索了原壤这个人。 孔子之故人曰原壤,其母死,夫子助之沐椁。原壤登木曰:“久矣予之不托于音也。”歌曰:“狸首之斑然,执女手之卷然。”夫子为弗闻也者而过之。从者曰,“子未可以已乎?”夫子曰:“丘闻之,亲者毋失其为亲也,故者毋失其为故也。”——《礼记·檀弓下》 
孔子的老相识有叫原壤的,他的母亲去世了,孔子帮他清洗棺木。原壤噔噔地敲击着棺木道:“我很久未唱歌抒怀了。”唱道:“斑白的狸猫之首,牵着你柔软的手。”孔子装作没听见而走开。随从的人问:“先生不可以使他停止(唱)吗?”孔子道:“据我所知,未失去的亲人才是亲人,未失去的老相识才是老相识。” 读完这段,很多人会想起另一个人来。那就是妻子死后鼓盆而歌的庄子。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庄子·至乐》
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惠施)前往庄子家吊唁 ,只见庄子岔开两腿,像个簸箕似地坐在地上,一边敲打着瓦缶一边唱着歌。惠子说:“你的妻子和你一起生活,生儿育女直至衰老而死,身死你不哭泣也就算了,竟然敲着瓦缶唱歌,不觉得太过分了吗!”庄子说:“不对的,我妻子初死之时,我怎么能不感慨伤心呢!然而考察她开始原本就不曾出生,不仅不曾出生而且本来就不曾具有形体,不仅不曾具有形体而且原本就不曾形成气息。夹杂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变化而有了气息,气息变化而有了形体,形体变化而有了生命,如今变化又回到死亡,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死去的那个人将她静静地寝卧在天地之间,而我却呜呜地随之而啼哭,自认为这是不能通达天命,于是就停止了哭泣。”
大家对庄子是推崇至极的,而原壤呢,同样的亲人死亡,同样的不悲却歌,反而被推向了另一个极端。为何推崇庄子呢?因为庄子并非没有人性,“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这是庄子的世情流露。庄子的豁达由文中可以见端倪:“察其始而本无生……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所以庄子是悟了“无生”的人,知了“天命”的人,登了“彼岸”的人,得了“道”的人,故而与常人不同。那么什么是“无生”、“天命”、“彼岸”和“道”呢?那就是你的妙明真心,也称为“本来的自己”、“法身”、“如来藏”、“般若”、“如来”、“自性”、“孤”、“寡”、“主”、“圣灵”、“明德”、“素”、“先知”、“中道”……闲名满天下,指归却是一处。 由此可以看出,原壤与庄子,极有可能是同一类人,也就是所谓悟了道的人。否则如开头所解释的那样的害人虫,孔子又怎会助其清洗棺木,又怎么面对他如此行持而不做批评指正?孔子知其心,而从者不知,所以他问孔子为何不制止。夫子曰:“丘闻之,亲者毋失其为亲也,故者毋失其为故也。”你真正的亲人,真正的故人,是不会有得失的。你哭的那个躺在那里的肉体,本来就是七日一更新,生死不断的,那个不是你的亲人。你真正的亲人,从来都不离你的左右,只是迷人不知不见而已。莫道你真正的亲人是某某某,但向自心见,莫向瓦砾寻。 现在再来看一遍《论语》里这段记录。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如何是“夷俟”呢?不是叉开腿坐着等待孔子。即使是,也是如庄子“箕踞”之坐一般,是个异于常人的状态,来表示心境的不同。当然质疑官方和权威是需要证据的,下面摘抄一些关于“夷”的文字。1、大道甚夷而人好径。——《老子》
2、驰骋夷道。——《淮南子原道》
3、王极之传言,是夷是训,于帝其顺。——《史记》
4、视之不见名曰夷。——《道德经》
至于“俟”,除了等待之意,《说文》中有记载,还有“大”的意思,就是《大学》的大,“大道”的大。
由此可见,“夷俟”应该是指已经见道的意思,类似于佛家的破初关、见性,儒家的明明德、知天命,道家的见素、悟道。
那么既然已然见道,为何孔子还要斥责他呢?我们来看孔子是怎么说的。 先看第一句:“幼而不孙弟”。佛家有个典故,说世尊初生之时,周行七步,步步生莲,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曰:“天上地下,唯我独尊。”道家崂山太清宫有座巨大的老子像,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寓意“天地上下,唯道独尊。”儒家更是有“内圣外王,唯我独尊”之说。这些是巧合吗?不是的,这些恰恰都是“幼而不孙弟”的体现。初悟之人,得见心之根本,自认自己与诸仙佛圣不二,所谓的“道体”、“心体”、“佛性”是人人都有,只是大众五蕴炽盛,不见自心宝藏。兜兜转转见得些消息,便住道住体住心,自谓已齐诸圣,这便是常见的“不孙弟”的悟后狂。这种悟不是大彻大悟,虽也是难得的好境界,但只是扒在井沿看了看天,还须保任。若是止步于此,只会助长贡高我慢,自救不得,很快便会退转。 再看第二句:“长而无述焉。”这个说的是从井里爬出来后的境界,为什么“长而无述”呢?我们再从儒释道各经典中提炼一些文字。“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金刚经》“道不可言,言而非也”。——《庄子》“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不可说,不可言,无言无述,无说无为……等等等等,在三大家中均有提及,那么这些经典是说还是无说?祖师大德们是言还是未言?不是说“无述”有错,“无述”的恰巧是你的无上法宝。但是执此去彼,仍是有余之人,不得究竟。佛子也好,婴灵也罢,好不容易保住了这个道体,保任成熟,却也只是耳顺而已,类似于禅宗的重关。自己虽是已了,却是无述无为无用,成了个半禅,岂不可惜。 所以孔子说:“老而不死是为贼!”是什么东西老而不死?不是原壤!因为没有人不会死。是“无量光无量寿”的佛不会死!是“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道不会死!也就是“夷俟”的原壤所悟的那个“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的真心不会死!这个这么好,那么为什么说这个是贼呢?因为这个并不是你的全部,而只是助你脱离三界六道的金刚法宝利器。如果你执了这个所谓“不死”的真心,便是落了“常”坑,着了边见,住了有余涅槃。若是以此为究竟,便会亡失菩提,成了个半吊子夹生饭。具体大家可以看上一篇文章“修行恐落断常坑”。《圆觉经》有言:“认一切我为涅盘故,有证有悟名成就故。譬如有人认贼为子,其家财宝终不成就。” 所以孔子以杖叩其胫!为者何?棒喝也!令其依体起用也!令其知行合一也!令其无为而无不为也! 大德们,见道后,还有重关和牢关。见素后,抱朴守一,末后道法自然。明明德后,当需亲民,最终止于至善。知天命只是入门,耳顺只能自救。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才能真正的为人师表,普度众生!

老而不死是为贼相关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